2021-04-02
3月30日晚7點,新時代高校教師融合式教學公益進修項目在線對話活動通過雨課堂+騰訊會議成功舉辦。于歆杰、楊揚、程祥鈺3位授課教師根據各自課程特點,與進修教師學員們深度分享如何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融合式、混合式),并通過互動答疑與學員進行了深入交流。
電機系教授、校在線/融合式教學專家指導組組長于歆杰以混合式教學中幾個“小且大”的問題為主題,生動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實踐混合式教學的一些思考,包括“我調不動學生”、“開展混合式教學學生會被累死”、效果“加法”和課堂內容“減法”的辯證關系、混合式教學課外學習和傳統教學場景的課外學習有什么區別、“胡蘿卜+大棒”等。于歆杰老師詳細闡述了如何解教學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并建議要把握課堂節奏的“五感”,即讓所有學生有新鮮感,讓所有學生有危機感,讓所有學生有緊張感,讓大多數學生有成就感,讓少量學生有榮耀感。
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校在線/融合式教學專家指導組成員楊揚老師從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工具的角度與學員展開探討。楊老師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老師們的教學工具也應該實時更新,把一些新的技術工具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她認為可以從教與學兩個角度進行解釋:一是把握學生的學習過程,二是提高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率。楊老師從大課堂與小課堂兩種課堂模式分別闡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她認為課前儲備可以讓教學更加有的放矢,彈幕功能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換,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習題實時推送可以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過程,線上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發言,這些方式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僅是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
人文學院程祥鈺老師以讓學生參與課堂內容的生成為主題,分享了在線教學中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互動感。他認為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我講你聽”、“我來考你”授課方式,在線技術提供了更多讓學生生成課堂內容的可能,轉變成“你出內容,我們來分析”。程老師通過一個實際教學案例展示了他是如何運用投票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由學生呈現思考的內容,教師給出希望得到的解釋的教學過程。他認為教師應該利用線上教學的技術優勢“抓住”學生,讓學生生成對問題的解釋,老師提供對問題的補充,學生生成意見后,老師再對意見進行提升,學生暴露出問題和病癥后,教師進行診斷并給出解決方案??傮w而言,融合式教學給了老師很多啟發和想象力。
三位老師分享過后,每位老師還就學員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進行了互動答疑。
2021年春季學期新時代高校教師融合式教學公益進修項目已經開課一月有余,在此期間學員們親身體驗了清華的融合式教學,積極參與互動學習。雨課堂后臺數據統計顯示,12門課一個月以來,進修教師學員們經由雨課堂與授課教師之間的各種互動高達了4927次,人均6.25次。不少學員也發來了他們的學習感受和建議,表達了一個月以來的收獲與思考,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互動交流,通過清華的公益進修項目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實踐自身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對話活動由終身教育處副處長兼教務處副處長汪瀟瀟主持,約300位進修項目教師參加了本次對話。
編輯:終身教育處
2021-04
2021-12
2021-06
2021-04
2021-03
版權所有?清華大學終身教育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 郵編:100084 電話查號臺:010-62793001備案號:京ICP備1500644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