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大會還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清華大學對口支援辦公室分別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清華大學對口支援辦公室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03年,清華大學啟動教育扶貧工作,依托遠程教育技術優勢,累計在全國1100多個縣建立清華大學教育扶貧遠程教學站,構建覆蓋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扶貧網絡平臺。2018年,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2013年,清華大學開始定點扶貧南澗縣。學校高度重視、多措并舉,由對口支援辦公室協調具體工作開展,全校十多家直附屬單位直接參與,持續深入開展教育、醫療、人才智力、產業、黨建、消費等重點領域的幫扶工作,扎實助力南澗縣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4月,南澗縣成功實現提前一年脫貧摘帽。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獎牌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這場來自清華大學的脫貧攻堅行動中,榮譽屬于每一位奮戰在第一線的了不起的清華人。
今天,讓我們走進其中一個先進集體——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傾聽關于他們的扶貧故事。
建黨百年之際,恰是脫貧攻堅交卷之時。從北疆廣袤草原到西南彝家山嶺,從綠水青山的村鎮到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一座座清華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在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啟動。而這一切從2003年起就拉開了序幕。清華大學以繼續教育學院為主體,成立教育扶貧辦公室(2021年更名為“鄉村振興辦公室”),以“傳播知識,消除貧困”為宗旨,自籌資金率先啟動了教育扶貧工作。
十余年間,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對象,構建起覆蓋廣大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扶貧網絡,先后建立了1100多個縣級遠程教學站,2019年接續建設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已在360多個縣市區設站,聚焦基層治理、鄉村教育和產業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實!定點幫扶不斷線
“沙子里面主要成分是硅,硅融化變成純硅,當我們有了硅片和掩膜版……”2020年9月28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教授王水弟用電子元件實物向孩子們解密了小小芯片的構成。
這是清華大學原教育扶貧辦公室聯合清華大學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推出的系列科普活動。依托清華教育扶貧遠程教學站,近27.4萬余名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他們大多來自中國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學校。其中,有1萬多名來自云南南澗的中小學生同步在線聽課。
云南南澗縣的同學們一起聆聽王水弟教授的科普課
南澗與清華大學的聯系不僅僅是這堂科普課。對于這個集“高寒、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彝族自治縣來說,清華已然像一位相伴多年的老朋友,是良師,是益友,也是脫貧攻堅聚力發展的堅強后盾。
早在2008年5月,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南澗建立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云南南澗現代遠程教學站”,面向南澗干部群眾無償輸送高質量的教育資源。2013年4月,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和教育部安排,清華大學啟動定點幫扶云南省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的工作,全面助力其脫貧攻堅事業。
南澗縣骨干教師通過遠程教學站參加學習
由遠程教學站開啟的這段清華與南澗的幫扶情,一直延續至今。通過專題面授和遠程學習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在大理州開設“清華講堂”,組織師生赴南澗開展教育扶貧暑期社會實踐,整合社會資源捐資助學,大規模培訓南澗縣基層干部、鄉村教師和產業人才,全面提升干部執政能力和專業技術人員業務能力。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幫扶工作,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2019年12月,鄉村振興云南南澗遠程教學站揭牌
2019年4月30日,南澗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功實現提前一年脫貧摘帽。
2019年12月,在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基礎上,清華大學鄉村振興云南南澗遠程教學站正式啟動。南澗作為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正展現著新時代眾多鄉村振興教學站奮進的姿態。
快!三天送課到草原
2020年1月15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正式在全國人大機關定點幫扶的內蒙古自治區察右前旗、太仆寺旗(以下簡稱“兩旗”)揭牌。在“兩旗”脫貧摘帽和實施鄉村戰略交匯的關鍵時期,教育的“造血”功能為扶貧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重影響,2020年6月12日,全國人大機關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緊急商議,圍繞“鄉村振興”和“在線教學”兩大主題,面向“兩旗”基層干部和中小學教師舉辦線上培訓班。
從12日接洽商議,到16日開課實施教學,繼續教育學院第一時間開通綠色通道,迅速完成課程設計、立項申報、學員信息收集、學習社群組建,以及助教培訓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6月16日,線上培訓項目如期開課。共有1422名基層干部和410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學習。學員們紛紛表示:“培訓課程既‘接天線’又‘接地氣’,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學水平提升了?!?/p>
“這次培訓的成功舉辦,充分體現了清華大學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工作的為民情懷,也充分展現了貴校教職工先進的教學理念、精湛的教學藝術和積極熱情的工作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边@封全國人大機關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來的感謝信,字里行間洋溢著贊揚與感動。
三天送課到草原,離不開繼續教育學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精心籌備的在線培訓課程。通過雨課堂在線和衛星直播平臺,2020年3月10日,繼續教育學院正式啟動了疫情期間第一個教育扶貧培訓項目——“清華偉新教育扶貧教師信息素養與在線教學能力提升在線培訓項目”,為鄉村教師有效開展在線教學、穩定教育秩序緩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期間,繼續教育學院還積極開展鄉村振興云課堂、清華三農講壇以及鄉村教師各類學習項目,形成了從課程開發、組織模式、學習支持和學習社群運營的線上教學組織體系,搭建了以原教育扶貧辦公室為中心,各教學站為節點的在線學習組織平臺,努力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在線教學新模式。
準!精細施策富腦袋
“清華大學之所以在我們安遠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是因為它開展的教育扶貧取得了實實在在成效,深深地印在了40萬安遠老區人民的心中?!苯魇≮M州市安遠縣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唐偉仁的話,是對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工作最大的肯定與信任。
加強培訓基層干部和產業致富帶頭人是實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穩定脫貧的關鍵和根本。繼續教育學院從地方需求出發進行課程設計,面向基層干部和產業人才開發專題培訓,為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轉型做好銜接。
組織基層干部和產業致富帶頭人參訪北京水峪村,學習鄉村振興創新舉措
人的成長,是對未來最好的投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繼續教育學院從鄉村教育內生動力的改變出發,助力義務教育質量的提升,全面支持鄉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扶貧,還召喚著更多心系鄉村教育的清華人。針對鄉村體育、美術、英語等學科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繼續教育學院聯合體育部、美術學院、外文系等院系,組織鄉村教師參加偉新教育扶貧短缺師資培訓,踐行清華教育理念。
李睦教授為鄉村美術教師授課
美術學院李睦教授曾多次參與到培訓鄉村美術教師的公益項目中,通過為鄉村美術教師授課,傳播美術教育的價值理念,鼓勵他們去啟發學生的藝術興趣,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美。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逸夫小學美術教師劉菲菲在李睦老師的課后寫下自己的感受:“藝術的力量是什么?是帶給我們最完整的幸福人生。這是我們要為孩子們終其一生去努力的事情?!?這顆美育的“種子”在劉菲菲老師所在的學校生根發芽,輻射和影響更多的孩子們對美的追求。
繼續教育學院持續面向貧困地區基層黨政干部、農業產業人才、鄉村教師等群體開展教育培訓,累計培訓人次超400萬。清華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帶來的切實成效,正在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當地的百姓,激活了他們對教育價值的認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紅!云上黨課促黨建
2020年7月1日上午,由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與國強公益基金共同舉辦的“同上云黨課”活動通過雨課堂線上開啟。這堂特殊的“云黨課”連結起分布在全國近104個縣的5萬余名基層干部,大家共同聆聽了由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韓冬雪主講的黨課——“中國共產黨百年風雨歷程”。
“只有知道我們從何而來,才能更好地不忘初心,走向未來?!表n冬雪教授的一席話讓黨員同志們如沐春風,倍感振奮。
內蒙古商都的基層黨員在雨課堂留言區寫道:“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通過今天的黨課學習,大家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及取得的偉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們黨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信心?!?/p>
安徽阜南教學站同上清華“云黨課”
2020年12月8日,在陜西耀州區石柱鎮馬咀村,一堂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入腦入心、落地生根的黨課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耀州遠程教學站正式開講。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敬東教授以“百年中國的三個時代與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歷史方位”為題,從黨的發展歷史切入,為基層黨員干部深入解讀了全會精神。當天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張世賢教授帶來了“面向第二個百年的新藍圖”的精彩報告,講述了“十四五”規劃建議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路徑選擇和戰略舉措等內容。
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的重要時刻,依托教育扶貧遠程教學站開展的線上“云黨課”激發著無數鄉村基層干部的理論學習熱情,助力基層黨建。黨員干部的理論基礎不斷夯實,黨建根基愈發扎實,百年大黨的為民本色也愈加彰顯。
教育扶貧遠程教學站在地方組織觀看直播學習
扶貧扶志,馳而不息。2011年清華大學原教育扶貧辦公室榮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的“全國扶貧開發先進集體”稱號;2016年“清華大學教育幫扶南澗縣典型項目”入選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2018年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2021年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每一份榮譽背后,都是清華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肩負起的沉甸甸的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十四五”開局首個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再次勇擔使命,不斷總結深化教育扶貧的實踐創造,把教育扶貧中形成的措施機制有效延續,為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提供源頭活水和內生動力,為“后2020”時期相對貧困治理工作的探索貢獻高校智慧。
擺脫貧困,歷史洪流巨響,蘊藏著百年大黨的為民本色,也蘊含著清華人一脈相承的使命擔當。
這是一所高校主動而為、服務社會的行動。這是一份綿綿發力、久久為功的事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鄉村振興之路,清華人依然從心而行,步履堅定。
編輯:李晨暉 李華山
2021-04
2021-12
2021-06
2021-04
2021-03
版權所有?清華大學終身教育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 郵編:100084 電話查號臺:010-62793001備案號:京ICP備15006448號-1